【蛋妞】《杀死汝爱》观后感

前提:
对此片我是注定不可能有特别深刻或“有见地”的感触,本质的原因是对于其相关历史背景的陌生。这种陌生不是说看些wiki或史实简介或论文或八卦同人就能弥补,哪怕字面资料背诵再多,其文化层面的感触是没有办法复制。
当然站在不同文化的旁观者视角能看到一些身在此山中所难以留意到的冲突或矛盾,但这只是另辟蹊径的(不能算哗众取宠但也很类似的)弥补。
所以我的见解都是基于以上前提。


因为对于文化和历史背景的陌生,所以难免做了一些类比。

假设是中国(或香港)有个什么导演,在某个老人去世之后就想拍他的传记片,十年后才终于拉起来一帮年轻演员搞这事。

然后某个老人大约是(我这个文学外行人亦耳熟能详的比如)徐志摩啊郁达夫啊张爱玲诸如此类放在当今肯定是天天上微博话题榜单的人。

呃……这么一比方,很有助于体验电影诞生的背景(当然这种比方只是对于“普通大众对历史文化名人的概念”,而并非是对其地位、思想的比方)。


对于缪斯这一概念,Aki的某些观点,加上中国历史上也有类似的一些典故,以及我自身经历的某些相似体验,忽然意识到,其实我在看片子之前确实一直被粉丝对涵涵颜值的关注所误导。

其实被投以缪斯情结的对象,其所散发的吸引力通常都不是源自颜值。

而该说是反过来。可以套用情人眼里出西施的这种因果逻辑。首先是他有独特的魅力所在,然后能get到他这方面的受众(哪怕不是爱情而是其他狂热的感情)会在面对他时戴上滤镜。

很难描述这种滤镜和我们日常熟知的爱豆滤镜有何不同。当然因为对象是自己身边交往的人所以有互动,滤镜会更深,相互做能做出的事情对生活的影响性也更大。

事实上叫做滤镜并不准确,因为是日常交往的人,所以非常真实,几乎不存在错误的认识和误解(源自误解的话很可能早就戳破幻象了)。该说是自带圣光?


基于这一认知重看电影,觉得剧本(多处写实地借用了史实,不偏离大方向的杜撰为主)真棒啊,lulu的刻画,以及lulu与一圈朋友不同之人不同的相处方式和互动,以及这些互动分别产生的化学反应的后果,全都有涉及到。

而且一旦摘掉了【lulu是妖孽美人】的先入为主的偏见去看待这个角色,就并不会感觉涵涵丑得出戏(注意不是说我眼里的涵涵不丑(丑是相对的,相对粉丝的吹而言的丑),只不过是说他对这个角色的颜值水准适合……糟糕我似乎变成了卷吐槽的那种在网上评论明星颜值而且给“丑”划分等级的脑残黑= =)。他在剧中时不时流露的少年感非常自然且触动人心,而他哪怕面对最不戒备的人也将脆弱一面的自我封闭在硬壳之中的故作成熟,也表达了出来。

但这么一来反而感觉,似乎又反过来觉得她的颜值对这个角色过高了?似乎是更平凡更缺乏鲜明特征(但没有丑的硬伤,比如涵涵的黑眼圈和皮肤松弛)的形象反而更有助于刻画这个角色源自气质的吸引力?


总之就是觉得涵涵有点半吊子。该刷脸的场景他的颜值耐不起细看,一切特写就忍不住觉得全是缺点;而该刷气质的场面他的精细表情又经不起推敲,尴尬。他让我觉得出彩的几处场景全都是肢体表现和台词,比如河边抛尸比如夜闯图书馆。而比如吸手指(虽然只是男主脑补而不是真的)就感觉特别出戏(正因为是脑补所以原本应该更纯粹诱惑,但当时我还不知道是脑补,以为他这种假假的生硬的诱惑别有用心,结果镜头切换特么是脑补,瞬间觉得脑补得不专业啊)。


最后,配角们演技都好棒啊…………亏得蛋妞压得住阵脚!!

简直要陷入蛋妞无脑吹境地的我……or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