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PS嗑学家:别让自己堕落成狗仔和私生

本文目录
  1. 本文旨在解决如下问题:
  2. 1. 嗑CP的本质=创作
    1. 定义二次创作
    2. 二次创作的审美客体
  3. 2. 当嗑CP丧失了创作
  4. 3. 正当的“嗑学”方式
  5. 我的自我警醒

本文旨在解决如下问题:

  • 为什么cpf在极端情况下会被人人喊打?

  • 嗑cp的道德界线应当划分在哪里?

1. 嗑CP的本质=创作

用书面化的词语表达,嗑CP属于同人创作(衍生创作),或者叫做对艺术作品的二次创作

其核心在于创作

定义二次创作

无论是有正式作品(包括文字、绘图、改图、视频剪辑、语C……等等任何作品形式),还是无正式作品而仅有碎片化的发言或讨论,都属于创作。

而之所以会产生同人作品,就是源自于我们对于原创作品(包括RPS的真人互动,可以是图/视频/文字记载,其同样属于原创作品)的不满足

这种不满足,可能是改变作品结局的遗憾,可能是对拉灯留白的欲求不满,可能是与作者三观发生分歧的愤怒,可能单纯只是出于审美的构图思考。

但一定是有所不满足,才会诞生脑洞

有了脑洞,才会诞生用于弥补它的二次创作

此处所定义的二次创作,是论心不论迹。
因为并非所有人都有将脑洞落实成作品的技术能力。但只要你曾在大脑中思考和幻象(即脑补)过,就已经符合了此处对创作的定义。

二次创作的审美客体

如果说艺术作品都是对某种美的追求与表达,那么我们在进行同人创作时,所追求的是什么呢?

这时我们所追求的审美客体,已经不是原作本身所表达的内容(故事、画面、声音、肉体等等),而是原作未能达到我们内心渴望的这段落差。

  • 如果落差太大,那么绝大多数观众“嗑不到”,就是所谓冷圈。只有少数审美较为独特的观众能被原作激发创作欲。

  • 如果落差太小,则脑补空间小,不同观众脑补的方向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容易导致同人ooc比例较高,圈内互掐严重。

但无论落差大小和落差方向,总归,同人创作所追求的永远都是原作中不存在的内容

嗑的就是虚构

尽管这种虚构建立在原作的基础之上,审美客体乍一看就是原作本身。

但从逻辑上而言,将原作本身当作审美客体,是一种逻辑谬误。

2. 当嗑CP丧失了创作

当嗑CP丧失了创作,那么所“嗑”(即脑补)的变成了什么呢?

变成了对窥私欲的满足。

这种满足并非都是负面的,日常八卦,看新闻和朋友聊天,都很正常,令人放松而愉悦。

但对于RPS的CP,这种窥伺欲一旦超过某条限度,就成为了狗仔私生

3. 正当的“嗑学”方式

只要有二次创作的产出,就是正当的。

这里的产出,如同上文所说,包括一切文字、绘图、改图、视频剪辑、语C等等。

但,产出一定是你自身脑补的产物,而非仅仅对于现实的刨根究底。

比如:

  • 狗仔/私生式嗑糖:A今天穿了和B一样的衣服,我研究了他们衣服的皱褶和尺码和相关合作厂商的内部广告安排,推理出衣服就是他们自己买的,所以这就是情侣装,我圆满了!
    从逻辑上而言,情侣装=相同的衣服,但相同的衣服不一定就是情侣装。然后经过对细节的研究和论证,勉强也可算是经过了思维活动,但该思维活动绝非脑补。这样的思维活动是直白且无创造性的
    其所填补的落差,并非原作与内心渴望的落差,而是原作与我所认为的现实之间的落差
  • 同人式嗑糖:A今天穿了和B一样的衣服,我脑补了一千字,从他俩早晨起床写到出发时的吻别,附上文章链接~
    这才是明确的产出。观众明知自己脑补的是不存在的一段故事。仅仅穿情侣装这一表面事实不足以填满观众的欲望,他希望看到的是事实背后所不存在的剧情。

从心理学上而言,同人式嗑糖的观众是能够清晰分辨现实与虚构的边界,因为他们的产出过程,就是对虚构剧情的表达。产出量越大,嗑得越深入,对虚构的认知反而越明确。

而前者的狗仔/私生式观众,则在对原作/RPS明星的细节挖掘中,渐渐模糊了窥私欲的边界,落入我所认为的现实的自我洗脑。嗑得越深入,越难以区分我认为现实

我的自我警醒

我也是在不知不觉中差点跨过上述的这道边界。

不过好在,本质上我寻求的还是创作。

所以当我发现自己越嗑越没有收获,在某个圈子内无论如何搜索都找不到有内容的作品。没有文字故事,没有视频剪辑,甚至连能令人眼前一亮的脑洞评论都没有,所能找到的一切都是已知八卦的信息堆砌和排列组合,以及观众本人的情绪抒发时,我就意识到了不对。

然后经过思考才诞生此篇小论文。

每个人都有自己嗑CP的方式,我不能说我的理论放诸四海皆准。
但至少,希望能引起读者的思考,能帮助读者加固自己内心的道德底线吧。

谢谢有耐心看完的jms。